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
资料显示,世界上的筇竹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,其自然分布局限于金沙江下游沿岸滇川两省的狭长地带。
杨敏知道,要想河流从根本上得到治理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夏天,大家都不敢开窗,村民们提起苦猪河都直摇头:又脏又臭,夏天蚊虫很多。
然而,一次清理换不来河水的彻底清澈,也换不来村民保护河流意识的觉醒。于是,每月一次的护河行动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有序地开展了起来。1998年,杨敏从镇雄县嫁入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。从护河员到护河长,杨敏接过了保护苦猪河的担子,如何带领村民治理好河流,让一河清水出楠木,她有了更多的思考。2022年11月1日,杨敏荣膺全国最美河湖卫士称号,她与苦猪河的故事也被人熟知。
说起刚开始清理河道时的场景,杨敏记忆深刻。护好苦猪河成为了她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。我们将打造城镇建设第一载体,谱写好城乡融合新篇章。
有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。硅模发展,合盛硅业、旗滨光伏玻璃等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,支撑起昭通绿色硅铝的四梁八柱。我们将担好增进福祉第一使命,谱写好民生保障新篇章。完成209个矿山修复、整治684万吨硫磺矿渣。
(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刘和开)刘和开: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昭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心关注。今年6月,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在昭通召开,对昭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。
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,今年新增幼儿园、中小学学位5万个,昭通职业学院招生办学。三是聚焦强枢,打造高效运转大枢纽。请问,昭通在发展资源经济、园区经济的方面有什么样的计划和考虑?谢谢。畅通天堑大道,联通钢铁动脉,打通黄金水道,架通空中走廊,让乌蒙磅礴不再山高路远。
我们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宜人、宜居、宜业的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加速崛起。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和开先生。宗霞:这个问题有请杨承新市长作回复。聚焦昭鲁同城,做好融合文章。
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重点突出务工人员、三类对象、避险搬迁对象、失地群众、易地搬迁对象五大群体,聚焦增收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住房五大任务,以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,去年,全市民生资金支出占比达82.4%,教育医疗、养老保障、就业增收成为最安心、最放心、最舒心、最贴心的民生幸福,去年,全市民生资金支出占比达82.4%。中国新闻社记者:刚刚注意到,当前昭通正在大力推进昭鲁一体化,提出打造避暑之城、高原水城、魅力古城。
同时,加快推进9个万人易迁安置区脱贫致富示范创建,高质量推进40个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示范点建设,十四五期间,全市还将建成10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点,引领推动乡村振兴。最后,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昭通的关心、关注和关爱。
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加强医疗卫生、养老服务能力等建设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。产业化才能创造财富,城镇化才能集聚财富,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共享财富。强化企业培育,着力打造顶天立地的重点产业集群、铺天盖地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同时,我们坚定不移补短板、强弱项、固底板,水源工程加速成网、骨干电网加密推进、通信网络加力提速、能源物流加快建设,形成有效支撑昭通发展、更好服务全省战略的综合基础设施体系。请大家先看一个视频短片。全力推动10个专项行动和10大示范工程,启动大关天星垃圾焚烧设施建设,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,促进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相融合。
昭通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十分繁重。有序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,出台政策支持农民工返城不返乡,让更多群众实现安居梦、过上新生活。
我相信,通过全力打造布局合理、富有特色、充满活力、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体系,昭通必将是一个设施完善、功能完备、环境优美、富有特色、宜居宜业的健康、美丽、文明、智慧、幸福之城。坚持试点先行,建成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,彝良县云中苗寨建设运营模式,被国家乡村振兴局领导赞誉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典范、全国衔接乡村振兴的示范。
昭通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牵挂的地方。下面,请大家随我一起观看一段短视频,感受一下党的二十大以来昭通的城市之变、发展之变、融合之变。
下步工作中,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按照中央和省的安排部署,在各级各方的关心支持下,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、更大力度,全面抓好生态文明建设,抓实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,坚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,切实守护好一江清水、两岸青山。天堑变通途,交通之变也是昭通之变。聚焦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,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最重要的路径,严格限制四高项目落地,狠下决心关闭煤矿23座、砂石料场116个、规模养殖场18家,实施易地搬迁群众3.61万人。当前,昭通正处于厚积薄发、赶超跨越的大有可为、大有作为的黄金期,为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对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支撑作用,我们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,坚持适度超前的理念,聚焦补网、壮骨、强枢、兴昭,实施一批重点交通项目,努力再造昭通区位优势。
(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、昭通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承新)杨承新: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。一切愿景,只有在实干中才能实现。
最让人乐道的是,我们争创一流、优化服务,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。明天的昭通,在蓝图与愿景中砥砺。
过去,老百姓讲糟糕的交通简称昭通。目前,全市23.09万名三类对象已动态消除风险16.45万名。
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,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,组织市县乡村180名河长、945名巡河员常态化巡河护河,出境段面水质连续38个月稳定保持Ⅱ类,鱼类从2020年的36种增至现在的42种。按照做大昭鲁中心城市、做强镇雄副中心城市、做优县城、做特集镇、做美村庄总体思路,科学编制规划,构建全域覆盖、相互衔接、配套联动的规划体系,着力打造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集约高效、梯次有序、疏密有致、协调发展的城镇网络体系,加快提升产业和人口等城市发展要素集聚力。昭通古城实行微改造、精提升、富内涵,文物修缮等七大工程扎实推进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创建,将再现古城繁华,彰显古城生机。在这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深入了解我们做好产、城、人三篇文章的情况,我们准备了一个短视频,请大家观看。
今年,5 大产业集群总产值有望达到2500亿元,到2025年达到4000亿元,2028年力争5个千亿级产业均达到1000亿元以上、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。最让人自豪的是,我们奋力拼搏、干中求进,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。
坚持以道路为基、铁路为骨、港口为节、航空为翼,打造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、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、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,形成布局合理、便捷顺畅、经济高效、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。一直以来,各位媒体朋友用一组组精彩的镜头、一行行优美的文字、一张张感人的图片,记录了昭通拼搏奋斗的发展足迹,展现了昭通赶超跨越的发展历程,极大提振了昭通干部群众的精气神,极大提升了昭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下步工作中,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昭通篇章。我们深入推进交通强市战略,建成高速公路992公里、打通入川进黔11条大通道,综合交通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,向适度超前的迈进,奠定了昭通产业发展的基础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